“封建”这一词汇对于中国人而言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概念。然而,如果有人问及“封建”究竟包含何种具体含义,恐怕在一百个人中,也难以找到几位能够给出准确解释的人。今天,在夜读史书的时光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封建”的真实意义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脉络。
“封建”这两个字拆解开来看,分别意指“封邦”和“建国”。在古代,由于交通条件和行政管理效率的限制,作为国家最高领导者的天子无法有效地统筹和治理辽阔的疆域。而为了实现对国家的管理,天子便将部分土地授予诸侯,让他们代为治理这些地块。但诸侯同样面临治理困境,因此,他们也需要将所辖领地再一次分封给手下的“大夫”。因此,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分封至少经历了两次割裂,而这只是封建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完全解释其全部含义。
除了土地的分割外,封建制度还包含了另一个重要因素:权力的分化。在这个制度体系中,天子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下有第一类封君——诸侯,接着是第二类封君——大夫,最后还有一种没有封地的“士”阶层。王室、诸侯、大夫与士,这四个阶层共同组成了国家的贵族统治阶层。与之相对的是,贵族之下则是平民和地位更低的奴隶,他们处在被统治的行列中。
展开剩余62%在这个等级分明的封建体系中,每一位封君都须向自己的上级称臣,并履行相应的臣子义务。然而,跨级的君臣关系之间往往并不存在直接的从属关系。例如,诸侯需要向天子履行义务,而诸侯手下的大夫则只需对诸侯负责。在古代欧洲,有一句名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恰恰说明了这种微妙的权力关系。
此外,封君作为其封地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该区域内的绝对权力,内政几乎可以独立运作。在《诗经》中,有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周天子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字面看,这似乎意味着天下的土地皆归王所管,但实际上,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土地仅限于王畿,而在王畿之内,也有许多小诸侯分享这份权力。真正完全归属于周天子的,只有他作为天子的食邑。
“王臣”,即那些大小不一的诸侯,名义上是周天子的臣属,但他们对天子的实际义务却非常有限。诸侯主要需定期向周天子纳贡和朝觐,并在发生战事时出兵协助。不过,即便是这些微薄的义务,周天子也不能无偿索取,诸侯纳贡与朝觐,天子理应给予相应的回馈和奖励。随着周天子权力的逐渐削弱,这些有限的义务也最终消失殆尽。
综上所述,封建的真正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核心条件:第一,土地的分封;第二,权力的分化。在王室、诸侯、大夫和士之间,仅存在直属关系,缺乏跨级的从属关系。中国的封建制度起源于周朝,只有周朝的社会能够被称作真正的封建社会。尽管现代社会大多把战国到清朝这段超过两千年的历史视为封建时期,但从封建的本质来说,秦朝以后社会已经从分封建制转向中央集权制。
发布于: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