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机构配资开户,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
---
《论语》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子贡问道:“管仲难道不算仁者吗?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时,管仲没有随公子纠一同赴死,却转而辅佐了齐桓公。”
孔子回答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称霸诸侯,整顿天下,老百姓至今还享受他的恩泽。若没有管仲,我们今天恐怕都得披头散发,穿左衽衣裳,过着蛮荒人的生活。怎么能学那些庸俗的男女老少,只在小沟渠里自尽,死了也无人知晓呢?”
展开剩余8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义。管仲能够在国家兴亡之际挺身而出,匡扶天下,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责任与担当。
故事中还提到了一个“左衽”的词,你或许不太理解,那我给你画个图说明。
“左衽”是指衣襟向左合拢,而“右衽”则是衣襟向右合拢。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两者的差别。汉人通常穿的是右衽服装,如右图所示;而北方游牧民族则是左衽服装,如左图所示。
孔子说这话的意思非常明显:若无管仲,华夏民族就会被北方游牧民族——狄人所统治。
之前我们说过犬戎从西边入侵,那是西戎族群。那为什么又有狄人呢?狄人的入侵真的那么严重吗?
答案是:狄人的入侵极其严重。
狄人的前世今生
大约三万年前,一群携带P-P226基因突变的先民生活在中亚高加索附近。他们在大约2.87万年前发生了分化,一支成为了R系,典型代表是现在的雅利安人(R1a)和日耳曼人(R1b);另一支则分化成了Q系。
R1a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波兰等斯拉夫民族,以及伊朗和印度的雅利安人中,他们随着雅利安入侵进入印度,取代了当地的达罗毗荼土著,成为印度的主导族群。
R1b则是日耳曼人的代表,广泛分布于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西欧国家,随着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他们还占领了美洲广大领土。
而Q系则没那么幸运。万年间虽然多次分化,但一直没有大的爆发。它们游荡于中亚辽阔的草原,受限于草原的承载能力,缺少显著成就。
不过,Q系的爆发点还是有的。大约1.5万年前,地球进入寒冷期,南北极被厚冰覆盖,海平面下降。白令海峡的浅海暴露,形成了连接亚洲和美洲的陆桥。
一支Q系的先民从北亚越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逐渐扩展到南美洲,他们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而留在叶尼塞地区的则成为当地的土著。
其他的Q系部落则朝四面八方游荡,有的进入北亚,有的进入中国,有的去了印度、瑞典等地。进入北亚的被称为丁零(分布在贝加尔湖和叶尼塞附近)、狄历;进入中国的被称为鬼人、鬼方(匈奴)、翟人、狄人等。
有一个小部落越过中亚,向东迁徙,大约6200年前抵达中国西北,但仍然不起眼。
直到4300年前,全球气候再度变冷,进入所谓“尧舜小冰期”。恶劣的环境促使Q-M120支系继续向东南迁移,最终Q-F1626支系迎来了迅猛扩张的机会,他们正是活跃于中国西北的鬼方或鬼人。
他们的扩张分为三次:约4300年前第一次扩张,4100年前第二次,3900年前第三次,并且扩张势头一直持续。
由于距离中原较远,这些部族与中原联系有限,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他们在中国西北地区逐步占领了曾经属于仰韶文化的广袤地盘,甚至可能摧毁了石峁遗址及其周边区域,占据了大河套和陶寺汾河谷地。
此时夏朝因内乱(如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处于衰退阶段,双方几乎没有接触。面对强大的鬼人,夏朝也未必能取胜,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进入商朝时期,这些部族被称为鬼方,控制了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广大西北地区。商朝末期,约3200年前,一个鬼方支系再次兴起,入侵商朝,但被商王武丁击败,很多人成为奴隶。
3000年前商周更替时,另一个鬼方支系活跃,商朝令周人祖先季历出兵讨伐,季历连战皆胜,击退鬼落之戎,阻止了入侵。鬼方随后分裂成多个小部落,散居于西北地区。
这些散居的狄人分为赤狄(因穿红衣得名)、白狄、长狄(因体型高大而得名)等部落,且掺杂了大量当地土著。赤狄主要由潞氏、皋落氏、甲氏、留吁、铎辰、廧咎如等15个氏族组成;白狄主要由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4个氏族组成。
周朝建立后,一些部落成为周朝附庸。2004年,考古学家发掘了位于山西绛县横水的西周时期倗伯墓。基因检测显示倗伯的Y染色体属于Q-M120,且其葬制与周朝不同,极可能是怀姓九宗(赤狄)的一支,而墓葬底层的平民则以O系为主,表明他们是本地土著。
犬戎入侵后,周平王被迫东迁,戎人严重肆虐关中、伊洛和山西等地,诸侯土地大幅萎缩。秦国在西部开疆拓土,成功阻挡西戎。
与此同时,活跃于河套和山西的狄人重新活跃,他们越过太行、燕山,进攻中原。北戎也不甘示弱,春秋时的齐国也遭遇北戎入侵。公元前706年,北戎攻齐,郑国派太子忽支援齐国,暂时击退北戎。但四十年后北戎再度进攻,目标变成了燕国。
齐桓公救援燕国
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亲自出兵讨伐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孤竹国是殷商的庶支,商部落进入中原后残留于燕山一带。
此次征战异常艰难,辽东走廊沼泽丛生,险象环生,犹如穿越雪山草地;燕山山脉荆棘密布,崎岖难行。当年曹操进攻乌桓几乎没能回来,隋炀帝东征高丽更是全军覆没。孤竹国降将利用荒漠地形设下陷阱,诱使齐军迷路,逃脱追击。
管仲提议:“马儿或许能认路,不如找几匹老马引路。”齐桓公选出几匹经验丰富的老马,果然带领军队脱险。于是“老马识途”的成语由此而来。
燕庄公对齐桓公感激不已,护送他回国至齐境。齐桓公说:“除天子外,诸侯相送不能出国境,我不能对燕国失礼。”于是将燕国君主经过的土地割让给燕国,并叮嘱燕君效法召公,遵守周礼,向周天子纳贡。
诸侯闻讯,纷纷拥护齐国。
救援邢国和卫国
当时原本抗击狄人的郑国已衰弱,中原出现军力真空。晋国完成曲沃代晋,结束内乱,重新统一。晋献公开始四处征伐,对山西的狄人形成压力。狄人也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公元前662年,山西赤狄发动进攻,先后攻陷邢国(今河北邢台)。管仲劝齐桓公:“戎狄残暴贪婪,华夏各国皆亲如一家,一国有难,大家应齐心协力,不能坐视不管。出兵救邢是最佳策略。”齐桓公采纳建议,派兵救邢,邢国很快脱险。
赤狄进攻邢国无果后,转而袭击卫国。卫国规模较大,邢国屡次被卫国击败,但面对狄人的入侵,卫国却不堪一击。
为何卫国表现如此?原因在于卫懿公的昏庸。卫懿公继位后,虽不像父亲卫惠公那样阴险,但却痴迷于养殖仙鹤。他给予这些仙鹤极高的待遇,发放丰厚俸禄,还允许乘坐高级轩车。为了养这些仙鹤,他
发布于: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