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时期,刘邦在封建诸侯时,齐国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一个。那么齐国的强大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齐国的疆域十分广阔,其面积几乎覆盖了汉代中央政府所管辖的百余个郡中的大部分。齐国下辖12个郡,拥有超过70座城池配资资讯门户网,人口众多、土地富饶,几乎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地区之一。齐王的权力几乎覆盖了整个齐地,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齐王的权力不亚于中央政府。因此,对于中央来说,齐国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削弱。那么,汉文帝又是如何一步步削弱齐国的呢?如此强大的齐国,为何没有反抗呢?
当齐哀王刘襄去世后,继位的是刘襄的儿子刘则,也就是齐文王。就在刘则即位的时期,汉文帝开始了第一次对齐国的分割行动。文帝将齐国的城阳郡和济北郡划出,分别封给了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分别成为城阳王和济北王。这个行动让齐国的势力开始出现了裂痕。
展开剩余73%而在这次分割齐国的过程中,刘章和刘兴居被分别立为城阳王和济北王。这种分割形式类似于当年吕后时期,后者也曾通过类似的手段将齐国的领土分割。最初,吕后分割了齐国的城阳郡、济南郡、琅邪郡,分别封给了鲁元公主、吕台和琅邪王刘泽。虽然随后由于济北王刘兴居的叛变,济北国被废除,但在诸吕之乱平定之后,部分领土又重新归还齐国。如此一来,齐国的内部已经因为多次分割而开始动摇。
然而,汉文帝的行动并没有就此停止。齐文王刘则去世后,汉文帝进行了第二次对齐国的肢解。到此时,齐国已经分裂成了七个小国,分别是齐国、城阳国、济北国、济南国、菑川国、胶西国和胶东国。曾经号称一国之强的齐国,已经彻底变成了众多小国,失去了原有的强盛。
面对汉文帝这种果断的分割行为,齐国为何没有进行反抗呢?实际上,齐国曾在吕后死后企图反抗。当时的齐王刘襄听闻吕后去世的消息后,立即逼死国相召平,并发动了全国的兵力发动反叛。刘襄的目标是铲除吕氏家族,但他首先攻击的却是刘家人——琅邪王刘泽。刘襄谎称要联合刘泽共同铲除吕氏,结果刘泽信以为真前来商议,最终被刘襄扣押。随之,刘襄吞并了琅邪国。尽管刘襄拥有庞大的兵力和声势,但最终并未能成功推翻中央政权,而是在遭遇灌英等功臣的反击后撤兵,回到了齐国。
当时,刘襄并非单纯为了铲除吕家而起义,《史记》明确指出,刘襄兄弟的反叛,实质上是为了争取皇帝之位。刘襄甚至与硃虚侯章联手,密谋通过发动反叛来推翻中央,最终希望能以自己为皇帝。可惜的是,在反叛的关键时刻,灌英的军队抵达并及时扑灭了齐国的叛乱,刘襄也只得无奈退兵。最后,刘襄悻悻而回,最终郁郁而终。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齐国虽然实力强大,但在面对中央政权的强大军力和众多开国功臣的联合支持时,依旧无法与之抗衡。刘襄虽然号召起了强大的反叛力量,但实际上他并未具备足够的实力挑战中央。即使他在战术上有一定的胜算,但就单纯的军事力量而言,他也无法与灌英、周勃等人匹敌。因此,他的起义最终失败,齐国也再未能恢复曾经的强盛。
几乎在刘襄失败后的几年,齐国的另一位王子——济北王刘兴居再次造反,但同样以失败告终。刘兴居的叛乱刚刚爆发,中央政府便迅速出动了十万大军,直接把他打得溃不成军,最终他在战败后自杀,济北国也被彻底废除。这一次的失败更加证明了齐国无法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齐国在两次肢解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反抗呢?这主要是因为,虽然齐国国力强大,但它与中央政权之间的资源差距太大,特别是在军事和领导层方面。刘襄虽然试图发动反叛,但他的统帅魏勃根本无法与灌英等开国功臣的军事指挥能力相比。而且,即使刘襄曾一度展现出强大的军力,但面对灌英等的联合打击时,最终还是不得不退兵。而当时齐王刘则即位还不满一年,年纪尚轻,显然无法指挥反抗行动。
再者,齐国的将领质量也并不出色,魏勃这样的将领甚至被灌英戏弄成胆小如鼠。相较于周勃、灌英这些开国功臣,魏勃的军事能力显然差距过大,因此,齐国想要凭借一支并不强大的军队来对抗中央政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到汉景帝时配资资讯门户网,虽然七国之乱爆发,但齐国依然无法摆脱中央政权的压制。齐国的反抗似乎注定无法成功,它只能在历史的洪流中,默默地见证自己的分裂与衰弱。
发布于: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